(早报记者 李菁 邱丰)“双11”来临,各电商平台和商家开始了“各显神通”的促销战,为拼销量厮杀异常激烈。电商“卷”起来了,消费者自然也忙着到处比价“捡便宜”。低价、折扣、赠品、满减……面对这些,不少消费者挑得眼花缭乱,算得晕头转向。如何才能理性消费、开心消费?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应谨防消费陷阱,别迷信商品宣传中的“全网最低价”,更要警惕先涨价再降价的套路。 (人民网) 电商“卷”起价格战 消费者没比价易吃亏 “原本,我的手机里只有一个购物APP,觉得应该每个电商平台都差不多,没必要下载这么多个。但是这次‘双11’,我差点因此吃了亏。”市民杨女士说。 今年“双11”大促开启后,杨女士在常用的电商平台上搜索日抛隐形眼镜。她发现,该平台上有一个“60对眼镜只需300元”的特价链接。“可惜发现得有点晚,我戴的度数已经没有货了。后来,我又发现同个店铺中有一个‘60对319元’的链接。当时我想着贵19元也差不多,比日常购买的价格已经有优惠了,就马上下单了。” 之后,杨女士刷起了微博,意外刷到了一条热搜。热搜称,某电商平台头部主播与另一个电商平台“打架”,用户大“薅羊毛”。“新闻里说,为了争夺消费者,平台和主播打起价格战。我决定也跟着凑凑热闹,下载了另一个电商平台搜该款隐形眼镜,没想到只要306元。”杨女士一看价格,赶紧把刚买的订单退了,换了这个平台支付了商品定金。 “下完单后,我又觉得价格可能还有下降的空间,于是又下了第三个电商平台APP。没想到,这里的同款商品只要286元!于是我又把第二单退了,买了第三单。原来平台与平台之间的补贴差距这么大,第一单和第三单差了33元。”杨女士说,虽然买这款隐形眼镜折腾了3次,但她觉得多花的这点时间值了。 各平台赠品花样百出 消费者看得头晕眼花 市民黄女士经历虽与杨女士不同,但也买得“有点折腾”。黄女士的孩子目前读小学,她打算给孩子买一款有护眼功能的学习机。作为某电商平台头部主播的“忠实粉丝”,她早早就做好了“功课”,看中了该主播准备上架的一款学习机。 “直播间的价格在4800元左右,叠加使用消费券的话,最后到手可能不到4500元。同时,还赠送听力机、耳机和2个网络课程。因为已经在这位主播的直播间里消费了好几年,此前他一般能拿到最划算的价格和赠品,所以我也没有考虑过购买渠道。”黄女士早早地将这款学习机的链接放入了购物车。 就在学习机上架的前两天,黄女士刷到了一条热搜新闻。“这位主播今年‘双11’并不是只卖一个品牌的学习机。我选择的那款上架比较晚,有另外一款早两天上架。那一款上架后,另外一个电商平台对标他的价格,降价了1500元。我惊呆了,没想到有这么大的价差!” 黄女士赶紧到另外一个电商平台找到自己想要购买的学习机的预定链接,发现赠品有打印机、听力机、词典笔、鼠标和键盘等,价格也只要4400多元。而在另外一个“保价双11”的链接里,同款学习机的价格只要4300多元,赠品也比自己最先挑的要多,而且付款即发货,不需要等到11月再发货。“在那位主播的直播间里不用脑地消费了好几年,没想到差点吃了亏。同款商品的促销方案太多了,我找了2个平台,发现了4个链接,每个赠品都不一样,为了找到最划算和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真是看得我头晕眼花。” 各商家促销套路多 别迷信“全网最低价” “前两年开始,我就已经买不到所谓的‘全网最低价’了。平台和商家的促销规则套路太多了。平台券、限定券、商家券、红包、满减、两件八折、三件六折……总是有领不到的券和凑不完美的单。‘双11’结束后,看到网友分享的‘战利品’,经常会看到我在同一款商品上花出的钱比别人要贵几十元。希望各个电商平台能够回归‘最初的样子’,没有先涨后降和各种折扣套路。”市民黄女士说。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大家肯定是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的。价格便宜、赠品合适两方面是我主要考虑的,不是一味追求低价,也不是一味追求赠品。平台和商家还是要摸清消费者的心,用合理的价格和赠品套餐来赢得销量和口碑。”从事电商行业多年的市民张女士表示。 互联网科技博主“乔老爷玩转地球”在社交平台表示:“头部主播的‘全网最低价’能相信吗?我们首先要明白,头部主播的‘全网最低价’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涉及平台、主播和品牌方的利益博弈。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无疑是价格,这也是‘双11’购物节的核心吸引力。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头部主播的‘全网最低价’,因为这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商业陷阱。我们在购物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被低价所迷惑,要学会比较不同平台的价格,选择最合适的商品。同时,也要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总的来说,头部主播的‘全网最低价’可以作为我们购物的一个参考,但不能完全依赖。” 【部门提醒】 警惕价格先涨后降 别掉进“赠品陷阱” “双11”网络购物的高峰期,也是消费纠纷的高峰期。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消委会已经连续多年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市民在“双11”消费时谨防消费陷阱。 大促期间,市民应警惕商品价格先涨后降。面对各式各样的低价宣传,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商品价格,警惕先涨价再降价的消费陷阱。同时,交付“定”金时应注意“定金”不等于“订金”,“定金”和“订金”是有严格区别的。“订金”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可视为“预付款”,不具有明显的担保性质。“定金”一旦支付,商家如无违约情况,消费者是不能要求退还定金的;而“订金”是可以退的。此外,还应小心“电商专供”和“赠品陷阱”。有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放出某些型号的产品或库存品用于线上降价促销,这些产品品质稍逊。还有些商家在不做价格折扣的情况下,赠送给消费者等量的小样、套装或者其他的一些附带产品,看似能得到买一赠多的一大箱子产品,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优惠。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在网购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有存证意识,尽量保存好聊天记录、宣传介绍截图、消费凭证等维权依据。与商家产生纠纷后,如果无法自行协商解决,一定要及时向电商商户或电商平台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