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2.以实践为核心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社会历史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关系问题。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6.作为生存论本体论的实践论和认识论、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毋庸讳言,再从这些基本问题出发,又可以化解出无数具体问题,而所有这些具体问题、基本问题和隐含着的元问题的总和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问题域。
综上所述,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问题域和黑格尔的问题域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换言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实现了问题域的转换,而转换的起始点则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问题域转换的过程中,马克思尽可能地进行术语上的更新,但仍然从黑格尔那里借用了一些旧概念,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对象化”、“异化”、“物化”、“扬弃”、“市民社会”、“意识形式”等。深入地分析马克思和黑格尔在理解和使用这些概念中存在的含义差异,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1] 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